随着最近一个多月来台海局势的升温,美国人也开始明确的感觉到,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很可能因为海峡问题进步不可避免的状态了;虽然说以米利为代表的美军高级武官一直都不愿意将美军拖入战争的泥潭当中,但以佩洛西为代表的美国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资本显然不会这么想,所以对美军来说,核心问题也就变成了,这场与解放军的军事冲突该如何进行。
主管美国空军策略,需求与整合的副参谋长克林顿海诺特中将这两天就在大西洋理事会发表了长篇谈话,讲述从美国空军的视角,应当如何准备与中国之间在台海的可能冲突。其中提到了要重视地空导弹的作用,发展以地制空的能力;也提到了美军应当重视对我军后勤能力的打击,用打击我军弹药补给能力的方式来限制我军的进攻能力,组织我军达成战役目标;还提到了中美之间在海峡的冲突,很可能会与现在正在乌克兰发生的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一样,变成长期化,无休止拼消耗与补充能力的准静止战争形式,美军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但是这次美国空军高级将领虽然也在谈在台海该如何与我军作战,谈话的思路以及态度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海诺特中将在讲话当中的核心观点都是如何阻止我军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美军应当如何在与我军的对抗当中取得胜利。按照中将自己的话说,美军在未来可能的冲突当中的实际目标,是确保在台海让双方都无法取得制空权制海权与制电磁权,让我军失去发起跨海峡登陆战役的先决条件,从而维持当前的海峡局面;这应该还是美军指挥官第一次在公开讲话当中,表述美军当前的战役目标。
从这个表态当中其实能够看出来,美军已经对彻底的战胜我军不报希望了,而是秉持着一种能够与解放军打成平手就算胜利的态度。因为不让解放军夺取三项控制权可以有很多种状态,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都在美国手里算一种;中美之间白热化对抗,谁也没法完全控制算一种;解放军占据一定的优势,但美军依然还有不小的能力,限制我军进一步发挥自然也是一种。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美军中将显然不会这么说,而是会强调美军的目标是战胜解放军,现在他们打不赢了才会说,美军的目标是让解放军也不能获胜。
这颇有一种‘重新定义胜利’的自欺欺人的意味在了,既然打不赢解放军,那我们就修改获得胜利的条件,总之赢对美军来说是一种刚性需求。从获取胜利到定义胜利,美军这种态度的转变以及对作战成果的预期本身,就已经足够说明太平洋两侧的我军与美军的实力对比。美军现在说自己的目标是吓阻我军的军事行动,是争取让我军在不可承受的损失之下陷入困境;而不是让美军自己占据优势,说明美军在自己的预期当中,已经开始觉得自己没有可能彻底的战胜我军,掌握亚太地区的制海权制空权了,所以才会开始从定义学的角度出发,给出一种只要与解放军打成平手那就算胜利的观点。
但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即使美军将目标局限在能和我军打一个平手,不让我军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电磁权,从而阻止我军进一步的登陆行动,难道就能达成他们想要的目标了吗?现在看来也不大行,美军现在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实力不足是全面的,包括技术装备数量不足,包括基地与基础设施数量不够,也包括状态的老化与技术的落后等等。
从空军上来看,美国空军现在全军的战术战斗机数量与我军已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先进战斗机数量甚至比我军更少,还要分布在亚太本土与欧洲三条战线上;能够部署到亚洲来的战斗机数量和质量,已经比我军落后一截了。而美军在第一岛链上可用的空军基地也就十余个,战斗机的容量还要更小,单纯的论战术战斗机的能力,美军落后一大截了。而我军还有强大的火箭军力量,能够在战役开始的第一时间突击掉第一岛链上的机场,让美军可用战斗机的数量到一个极低值,限制我军的空军能力,阻止我军夺取制空权,自然就是一句空谈。
而美国海军面临的问题还要更大,可用航母数量不足已经困扰了美军数年,以至于需要使用两栖攻击舰前来凑数;而驱护舰的状况还要更惨一些,半数左右的盾舰都已经到了寿命的末期,面临退役换新的问题,而美国的造船能力却不支持这一进程。另一面是在我军海空军与火箭军的联合火力之下,美国海军目前的装备体系也缺乏在军事介入地区的存活能力,所谓的阻止我军夺取制海权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换句话说,美军现在开始初步的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问题,明白我军已经变成了一支美军所无法战胜的力量,但是距离真正的清醒认知也还没有到位;美军现在已经不是只要不输给解放军就算胜利了;而是只要不惨败,能维持住体面,那就算成功;但不管如何,美军能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