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朱吉满在人们眼中也算是天之骄子。
1964年出生的他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8年,他进入西安电力中心医院,顺利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1993年,朱吉满辞掉体制内的“铁饭碗”,投身医药市场化浪潮。
他的第一站是北京,在一家做人工晶体的外资企业做市场工作。之后,他又到陕西一家企业任华北区经理。但在那里“领死工资,还没奖金”,不久,他又辞职了。
1995年,朱吉满拿下了深圳某企业生产的抗生素浙江代理权,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2000年,朱吉满力排众议,果断出手,用他工作多年的积蓄168万元,接手了马上就要破产的黑龙江康复研究所附属药厂。
朱吉满正是看中了该药厂一直在研发的一种骨科药,叫松梅乐,又名鹿瓜多肽。同时,也正是这款药将朱吉满的事业推向了巅峰。同时,朱吉满将这家药厂改名为誉衡药业,并以此为主体,逐步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
2010年,誉衡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家当初用168万元买下了的小药厂,市值最高时一度超过320亿。
在他眼中,市场销售手段是高于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好的品种不需要练内功自己做,只需要花钱买就行了。
借助资本的力量,朱吉满希望复制其在誉衡药业创立过程中验证的“收购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大品种+强销售”的模式,誉衡药业上市公司在其控制下,也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疯狂并购机器。
相关统计显示,自誉衡药业上市以来,总共花了129亿元巨资,在资本市场上实施并购重组,案例高达27宗,但完成率只有14宗。
而多年的大举并购使誉衡药业累积了大量的商誉,这些商誉从2018年起以减值“爆雷”的方式悉数崩塌。
截至2018年,誉衡药业的商誉达到33.6亿元,占总资产的35.25%。2019年,誉衡药业一口气计提了26.15亿元商誉减值,致使2019年亏损达26.62亿元,这也是誉衡药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商誉“爆雷”仅是表象,誉衡积累的商誉之所以会在过去几年大幅减值,与医药行业风向的变化有关。
从2015年开始的药改,使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快速推进,创新药上市速度大大加快,药企自主创新力成为了评价药企好坏的关键。
2018年,国家医保局横空出世,通过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手段,清退没有临床价值的药,从医保报销层面正本清源。
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后,辅助用药及中药注射剂成为了医药行业过剩产能的典型,在随后的地方政策以及医保目录调整中,均被严格限制或清退出局。
而不断在落地的医药反腐,也在充分清理不良的药品市场营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