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中国,并对中欧关系发表了看法,称“不可能与华脱钩”。如今在沉默一个月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对冯德莱恩的话作出了表态。
据环球网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本月9日在欧洲会议演讲时声称,他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关于中欧关系的看法,欧盟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应该保持“不脱钩”,但他也认为欧洲应明智地降低风险。对于这点,朔尔茨在当天另一场纪念“欧洲日”活动上就直言不讳地表示,欧盟应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还称中国的行事方式越来越像对手和竞争者,而非合作伙伴。
德国总理朔尔茨
朔尔茨当前表态和他去年11月访华时声称:德国会坚定支持中德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的表态有着不同。那么是什么让朔尔茨的态度发生变化呢?
主要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已表态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继续推动欧洲自主化。作为欧盟2驾马车之一的德国,自然需要说点软话,毕竟法国激进一点,德国就得温和一点,保持平衡才是最符合欧盟的利益。
二是,朔尔茨必须迎合德国政府内部的反对派。他领导的政府本身就是一个联合内阁,以贝尔伯克为首的绿党势力在中美问题上,更倾向于支持美国,所以为了维持内部平衡,防止内阁出现倒台,朔尔茨只能是两边不得罪,说话也总是前后矛盾。
中德关系
从德国政治利益角度上来看,既不和中国脱钩,也要减少对华依赖的模糊性表态更能被国内政治反对派所接受。
况且德国和法国并不一样,法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奉行“戴高乐主义”,所以在法国境内并没有美国驻军。但德国因为战败国以及身处冷战第一线等原因,德国境内的美国驻军数量在欧洲范围内排名第一。就连美军在欧洲的司令部都建在德国斯图加特。
国家战略安全上的无法自主,使得德国在对外战略上,无法像法国一样有更多腾挪空间,这些驻德美军就是悬在德国政客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在德驻军
当然,德国有自己的难处,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接受。在朔尔茨参加欧洲议会的同时,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正应邀在柏林访问,秦刚在与德外长贝尔伯克参加记者会时就表示,谈论所谓“去风险化”,就首先要考虑风险到底在哪里。我们对德方、欧方不搞对华脱钩的表态表示赞赏,但也对欧方声称的“去风险”表示关切。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秦刚说欧方喊着“去风险化”,就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是风险,以及风险在哪里。同时还举例“北溪”管道被炸一事,所以如果说要“去风险”,那德国乃至欧洲最应该先减少与美国的合作。毕竟不少证据都指向美国,是拜登政府策划并实施炸掉了北溪管道,而这条管道是维系德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秦刚和贝尔伯克
我们希望以德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不要在中美问题上作出错误选择,他们应该意识到谁才是最危险的国家。谁在输出合作机遇,谁又在输出战争动乱,早已一目了然。
德国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受益国之一,更应该和中国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毕竟没有稳定,全球经济乃至各国经济都将是无水之萍。